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济南海关、青岛海关负责同志介绍2025年上半年山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据了解,海关总署在全国部署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请问,山东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改变?企业通关能缩短多久?
辛杨:今年4月,海关总署连续8年牵头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会同20个部门(单位)在全国25个城市集中先行先试5方面29项政策措施,山东省青岛、济南2个城市入选。企业痛点、难点在哪里,海关政策措施、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海关通过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一是通关再提速,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通关每快一分钟,就是为企业多加一把劲。海关创新“内陆港+保税”模式,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铁路运输通关效率再提升,平均通关时间由1天缩短为2小时。进一步扩大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作业模式的适用范围,通关时间压减80%;上半年,山东省高技术产品进口585.2亿元,增长6.9%。
二是成本再降低,帮助企业捂好“钱袋子”。为企业每省一分钱,就是帮企业多赚一份钱。海关全面推广“RCEP享惠智选助手”、RCEP鲁贸通等平台,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上半年在RCEP项下为22.1亿元进口货物减让税款7284.1万元。不断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新增AEO企业46家,联合省税务局合作打造“税·关信用通”项目,实现高资信企业出口退税“随报随批、随批随退、即时到账”,上半年全省AEO企业进出口值3754.4亿元,同比增长10.5%。
三是服务再优化,深入企业多出“好点子”。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企业激发更多的市场新活力。推进海港口岸转型升级,推动“海港E通”系统投入使用。支持航空枢纽建设,推进“直提直装”“空侧直通”改革,上半年济南机场监管进口货物5544吨,增长14.8%,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搭建“管家+专家”服务体系,“一企一策”助力41亿元电动汽车成功出海,增长173.8%。
四是能力再提升,推动企业更多“走出去”。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常遇到“贸易壁垒”这个“拦路虎”,海关依托技贸评议基地,充分发挥破壁拓路作用,助力企业提升应对国外技贸措施能力,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比如成功促使欧盟取消对山东禽肉批批检测氯酸盐控制措施,推动韩国放宽西兰花烯酰吗啉的限量要求,等等。为实现农产品出口“快上加快”,海关在农食领域推广“批次检验”模式,将蘑菇菌棒等3类产品纳入试点范围,助力农食产品出口“鲜上加鲜”。
口岸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越好,企业活力就越足越强。下一步,海关将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以通关速度更快、通关成本更低、通关服务更优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外贸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今年是RCEP正式生效的第四个年头,同时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建立的第14年。请问,山东上半年参与RCEP、中东欧合作有哪些显著变化?下一步如何应对外部风险?
石勇:在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区域合作框架推动经济互补和产业链整合,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先通报山东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及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情况。今年上半年,全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340.9亿元,同比增长0.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6.7%;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306.7亿元,同比增长10.1%,占1.8%,两者合计对山东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7%。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借助合作框架开拓市场成效显著。上半年,山东对东盟、韩国、日本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在RCEP其他成员国中,对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进出口增幅较高,分别增长42.6%、52.5%、35.2%。同时,山东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潜力也逐步释放。其中,对中东欧最大的贸易市场波兰进出口122.3亿元,大幅增长34.2%,占同期对中东欧进出口总值的39.9%,对希腊、罗马尼亚、捷克进出口分别增长5%、4.3%、1.9%。
二是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进出口表现亮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RCEP、中国-中东欧区域合作框架,上半年对RCEP其他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分别实现进出口值4892.2亿元、237.2亿元,分别增长1.3%、12.5%,占比分别达到77.2%、77.3%。
三是产业协同效应持续增强。上半年,山东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1521.2亿元,增长12.9%,占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值的41.1%;劳密产品、农产品分别出口844.1亿元、398亿元,分别占22.8%、10.8%。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原油、机电产品、农产品927.5亿元、573.6亿元、148.8亿元,分别增长2.3%、10.4%、14.4%。
同期,对中东欧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劳密产品、农产品161.8亿元、39.7亿元、10.3亿元,分别占60.6%、14.9%、3.9%。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金属矿砂17.6亿元,其中铜矿砂(主要来自塞尔维亚)、金矿砂(主要来自保加利亚)分别进口9.1亿元、6.6亿元;进口机电产品13.2亿元,增长10.2%。
四是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相关部门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0.7万份,出口享惠货值252.1亿元,分别增长5.8%和12.4%,有关企业可享受RCEP其他成员方关税减让超过5亿元。根据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上发布的信息,中东欧14国已有126种农食产品获我国准入,累计注册3430家境外农产品企业,跨国海关检验检疫信息共享和联络机制已经建立。如今,波兰的乳品、保加利亚的葵花籽油等中东欧农产品已经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山东市场,丰富了下游客户的选择。
下一步,海关将从以下方面积极助力企业提升外贸发展质量:一是持续推动政策红利落地,指导企业充分用好RCEP、“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合作框架,不断提高企业享惠比例,让越来越多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加强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进出口货物双向“一单两报”,实现电子证书线上交换、联网核查,推进信息实时更新共享,不断提升通关效率。三是强化贸易监测和市场预警,帮助企业适应外部政策变动,规避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近年来,山东谋划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标准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请问,上半年山东省工业领域的出口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眼案例?
辛杨: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山东正持续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积极打造经济发展强引擎。在外贸领域,“山东制造”出海步伐不断加快。上半年,山东省工业品出口1.04万亿元,增长6.1%,规模列全国第四位。
具体呈现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出口重心由产业链下游向上游转移。山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能力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品出口重心向产业链上游攀升,上半年,山东省出口工业中间品4980.2亿元,增长5.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是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近年来,山东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创新活跃、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高端装备出口451.8亿元,增长36.3%;电子信息出口248.8亿元,增长24.5%;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95.8亿元,增长6.8%。
三是由“无品牌”向“自主品牌”转移。山东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推出“好品山东”等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具备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逐步由“无品牌”转向“自主品牌”。从重型装备到高端零部件,从家用电器到新能源客车,山东工业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出海品牌链”。上半年,山东出口工业品中,境内自主品牌占比达26.1%,提升了1.3个百分点。
工业是强省之基,海关将扎实落实《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2025年行动方案》,研究海关支持山东工业经济措施,健全“关企直通车”服务机制,加快培育发展工业领域外贸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山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股票配资官网
配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